数字城市是从工业化时代向信息化时代转换的基本标志之一。它一般指在城市"自然、社会、经济"系统的范畴中,能够有效获取、分类存储、自动处理和智能识别海量数据的、具有高分辨率和高度智能化的、既能虚拟现实又可直接参与城市管理和服务的一项综合工程。数字城市的建设必须具备这些技术:超大容量超高速计算机、科学计算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卫星图像分析与3S技术、宽带卫星通讯技术、ATM(异步传输模式)、网络技术、互操作系统、元数据等。
数字城市是数字地球概念的延伸和扩展,其推动力主要来自空间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成熟。以城市化内容的虚拟实现为特征,数字城市建设的主要内容是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将城市建设、管理、经济、民生等信息与空间地理位置信息联系在一起,实现更精准的服务。智慧城市提出了人和物相融合的发展理念,强调以城市整体效益提升为导向,通过物联网、云计算、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等信息技术的应用来整合城市资源,为公众提供智慧化的服务和管理。
2020数字化城市市场现状前景趋势分析
数字化城市管理,是指综合应用计算机技术、无线网络技术、信息化技术等数字技术,通过建立城市管理信息系统和创建新的城市管理体制,采用“万米单元网格管理法”、“城市部件管理法”、“城市事件管理法”等新方法而形成的城市管理运行的新架构。
一个城市的信息化程度,从源头上取决于该城市基础数据库的容量、速度、便捷牲、可靠性、可更新能力和智能化水平。从宏观上去考察,一个数字城市的基础数据库至少应包括以下10项内容:数字人口(户籍)管理、数字土地(地籍)管理、数字经济管理、数字金融管理、数字社区管理、数字环境管理、数字文化管理、数字交通管理、数字灾害管理、数字犯罪管理:城市安全、罪犯识别等。
未来数字化城市市场发展前景趋势
数字城市信息基础设施的规划与建设,以及设计可以表达信息基础设施完善程度的"数字覆盖率"、"数字分辨率"、"数字传输速率"和"数字鸿沟差异率",是任何一个城市进入数字城市的先决条件和战略准备。一个城市的数字化水平,首先取决于它的信息获取能力,以及与该能力有充分联系的信息产生、信息传递和信息应用等各个环节。数字城市信息基础设施的规划与建设,其中心始终围绕着城市对于信息获取总能力的持续提高。
对于一个高效、便捷、动态的数字城市建设而言,信息基础设施的规划居于战略基础地位,这事实上是一个联系着航天(外空间)、航空、地面、地下的立体网络,该网络通过各类传感器、各类调制解调装置、各类接受通道、各类应用终端、各类反馈系统、各类自动识别系统和各类虚拟现实中心等组成,从各类信号(包括卫星信号)接收、图形图像处理、光纤传输网络、超大型计算机枢纽同常规的社会、经济、环境统计资料的有机结合,形成数字城市信息基础设施规划的基本内容,其中包括了不断更新的技术进步,也包括了不断提高的城市管理水平,同时还牵涉到城市立法与决策的相应转换,从而为信息城市数字化水平的整体提高,编制出高质量的发展蓝图。同时,数字城市信息基础设施的规划与建设作为最必要的战略准备,还必须针对每个城市的自身特点及城市的发展方向,严格地从空间布局、网络构建、数据处理、应用领域、信息安全和效能评估诸多方面,做出与传统城市规划相连接的整体思考。
根据中研普华研究院《2020-2025年中国数字化城市市场现状分析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显示:
中国城市化现状分析
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再到新世纪以来,中国城镇化经历了缓慢发展期、加速发展期和快速发展期三个阶段,如今的城镇化表现出多个特点。
2019年末,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60%,比2018年提高了1.02个百分点,城镇常住人口84843万人,比2018年增加了1706万人,乡村常住人口55162万人,减少1239万人。分区域看,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分别比2018年末提高0.72、1.20、1.16和0.47个百分点。城镇化发展呈现出中西部快于东部和东北地区的态势,区域间城镇化水平差异进一步缩小。
图表:2015-2019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随着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工作的持续推进和推动1亿非户籍人口在城市落户、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取消落户限制等一系列政策的实施,人户分离人口和流动人口比2018年末分别减少613万人和515万人。近期,党中央、国务院又出台取消、放宽和完善城市落户政策,积极推动常住人口享有与户籍人口同等的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将进一步增加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认同感、获得感。
一、2020-2025年智慧城市市场规模预测
随着我国技术的不断发展,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未来我国数字化城市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扩大。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性领域的快速发展,为我国智慧城市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以云计算为例,关键技术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准,能支持海量并发、混合云、多云管理等复杂应用场景需求。根据中国智慧城市工作委员会数据:截止到2017年,我国智慧城市市场规模增长到6万亿元。初步估算,2018年中国智慧城市市场规模将达7.9万亿元,并预测到2022年,我国智慧城市市场规模将达到25万亿元,未来重点细分市场将包括智能交通产业和智能物流产业。
图表:2019-2025年数字化城市市场规模(万亿)
数据来源: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
现在人们所处的现代信息社会,不仅仅人类的财富可以被数字化,比如数字货币,人类的历史和文化财富也可以被数字化,图书馆中的图书资料可以被数字化,文化和艺术表现形式也在急剧数字化的过程中。这些都是宝贵的城市数字资产,关系到千秋万代。
数字城市的最大服务对象和需求用户是关于电子商务的全面建设。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与加速发展,联系到千家万户和每个公民的切身需求,电子商务系统的全方位、多等级和虚拟化建设,将成为未来城市发展活力的具体体现之一。未来数字化城市发展前景趋势如何?请关注中研普华研究报告《2020-2025年中国数字化城市市场现状分析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
来源:互联网
Host List
hot news